武陵山下,松桃村晚舞台化作一条闪耀的文化纽带,将湘黔苗乡山歌与虎门渔村潮声紧紧相连。
这座群众大舞台,既是民族风情的展演场,也是东西部协作的连心桥,让多元文化在碰撞交融中焕发新生,让各民族携手奋进的温暖故事在这里持续精彩上演。
舞台为桥 文化交融绽异彩
“吃贵州晚饭,看松桃村晚……”主持人激昂的话音未落,欢呼声已在现场炸开,观众们扶老携幼,不断涌向舞台。在这烟火气十足的氛围中,苗族文化的多彩画卷徐徐铺展,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在此交相辉映。
苗家阿妹头戴银冠,身着华服款款而来,裙摆上飞针走线勾勒出蝴蝶翩跹,鲜艳底色搭配耀眼银饰,尽数释放独特魅力;非遗“苗族花鼓”铿锵作响,舞者身姿灵动,彩练翻飞,将热血尽情挥洒;苗家飞歌冲破云霄,把对土地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唱得荡气回肠。
在松桃村晚的舞台上,苗族文化总以最本真的生命力惊艳绽放。一场《腊尔山台地巨变》以苗族五次大迁徙为叙事脉络,先重现先祖为躲避战乱、西迁南徙的悲壮场景,后通过苗家儿女载歌载舞,勾勒出如今苗乡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殊不知,这场表演汇聚了湘黔两地情谊。来自湖南凤凰的苗族同胞专程赶来,与盘石镇响水洞村演员携手登台。“穿上苗服站上舞台,就是要让大家看到,苗族同胞亲如一家,我们的文化也在团结交融中生生不息!”吴彤话语中满是激动与自豪。
独属松桃的精神印记同样熠熠生辉。以“爆破英雄”龙世昌为原型创作的红色情景剧,重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壮烈瞬间,让英雄精神在苗岭大地代代相传;气势磅礴的舞龙舞狮表演中,壮汉们腾挪翻转,一招一式间尽显苗乡之子的豪迈气概;惊险的“上刀山、下火海”绝技绝艺引得观众屏息赞叹;永安乡永安村以个体奋斗历程诠释“教育兴村”价值与人才反哺乡村的力量,真挚动人、余味绵长。
一幕幕难忘瞬间,一场场PK狂欢……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松桃村晚共同的舞台上碰撞出绚丽多彩的艺术火花,奏响和而不同的时代强音。
协作升温 双向奔赴谱新篇
“亲戚家办喜事,我们当然得捧场!”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寨社区作为首个受邀地远道而来,让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成为东西部协作与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当《疍·愿如此》的旋律响起,演员们弯腰织网、踏浪而行,将疍家渔民“以舟为室、视水如陆”的生活图景娓娓道来。这支舞蹈不仅展现了当地渔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传递出虎门独特的人文风情。
舞终意未尽,一曲《虎门行》在空灵澄澈的嗓音中流淌,歌唱出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抗争,歌颂着虎门“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此前在直播中见证过松桃村晚的火爆盛况,如今在现场,感受松桃的热情,享受村晚的舞台,满是惊喜与感动。”表演结束后,刘炜分享道。
山海相逢处,是双向奔赴的回响。自2021年虎门组团与松桃结对以来,两地像“走亲戚”一样越走越亲,在产业、劳务、消费、教育、医疗、人才等领域深度协作,实现共同发展。双方还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契机,通过“村村”“村企”“村社”结对,推动松桃61个村与虎门组团辖区内的45个村、11家企业以及5个社会组织紧密相连,情谊愈发深厚。
演出尾声,一头活蹦乱跳的羊跃上舞台,瞬间点燃全场气氛。“在苗乡,杀猪宰羊是迎接贵客的最高礼节!”这承载着苗乡盛情的礼物,被郑重交到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寨社区党委书记黄子然手中。虎门寨村民纷纷围拢,轻抚羊头、合影留念,对这份特别的礼物充满欢喜。
“这头羊,我们一定会带回去!还要把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实实在在地带回虎门。”在坚定的话语间,一幅“山海相连、美美与共”的协作新画卷铺就眼前。
同心聚力 民族团结绘华章
近年来,松桃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办好“松桃村晚”群众大舞台活动和“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传统活动,展示各民族和谐相融、团结奋斗的美好场景。
自3月1日松桃村晚启幕以来,这个汇聚湘黔边区、辐射东西部的文化平台已举办活动10余场,抖音话题量达3.8亿人次。从传统苗歌对唱到现代舞蹈展演,从非遗技艺展示到特色农产品推介,松桃村晚不仅成为民族风情的“万花筒”,更搭建起产业协作、情感联结的“新桥梁”。正如直播间网友所言:“松桃村晚就像一座连心桥,让各地域特色、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滋养,在交融中共同繁荣。”
三审:杨 渊
二审:吴艳玲
编辑:崔 贤
上一篇:松桃县:“三共”促“三新”,全面绘就 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