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铜仁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中激起千层浪。作为全市第5期党外中青班的学员,万山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曾辉表示,此次学习收获颇丰,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万山汞矿申遗与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万山朱砂开采史逾三千年,现存238处矿洞及970公里地下坑道,完整保存了石梯、刻槽、矿柱等采矿遗迹和冶炼遗物,系统呈现了中国汞工业发展史及矿业社区生产生活方式。作为全国194项工业遗产中历史连续性与真实性最突出的代表,万山汞矿遗址不仅是世界级工业文化遗产,更是研究中国工矿城市发展的重要实证,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
“作为媒体人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讲好遗产故事,助力申遗工作。”曾辉认为,讲好遗产故事,提炼核心主线、构建叙事框架是首要任务。在时间维度上,从古代考古发现到近现代技术融合,再到新中国工业发展,串联中国工业自强历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怀为脉络,讲述矿区从“资源枯竭”到“绿水青山”的蜕变,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空间维度,打造地下矿道“活态展廊”和地上社区“博物馆”,让遗迹诉说历史,重现矿业社区文化记忆。价值维度,对标《世界遗产公约》标准,突出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价值,形成“遗产保护—环境治理—民生改善”叙事闭环,回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创新表达方式是传播关键。曾辉提出,利用科技赋能,通过全息投影、AI、VR 等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拍摄微纪录片、举办仪式传承人文情感;开发动画短片跨界叙事,加强国际交流,实现跨文化对话。
为保障传播效果,曾辉建议成立“万山叙事智库”,汇聚各方专业人才;建立故事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内容真实;设计效果评估体系,量化故事传播成效。
曾辉坚信,通过“科技+人文+生态”的多维叙事,能将万山汞矿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可共情的文化符号,彰显中国工业智慧,为全球工业文明传承创新贡献中国方案,助力文化自信提升与申遗成功,让万山汞矿文化走向世界。
三审:杨 渊
二审:吴艳玲
编辑:崔 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