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窗

铜仁市抓紧抓实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融”导向 共创“新”示范
时间:2024年02月2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量:


 “石榴花开籽同心。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与铜仁的朋友们一起参加各项活动,促进莞铜青少年融心融情融通。”广东省东莞高级中学学生阿丽米热说。

 今年1月下旬,莞铜各族青少年交流暨“红石榴”冬令营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来自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和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东莞高级中学的各族青少年学生近90人一起开展团建拓展、互动交流,不断拓宽视野,结下深厚友谊。

 协同有关方面开展莞铜各族青少年交流暨“红石榴”冬令营,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是铜仁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铜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突出‘融’导向,共创‘新’示范”作为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主题,持续深化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不久前,国家民委公布《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铜仁市榜上有名。

  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铜仁市委、市政府坚持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铜仁市民宗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铜仁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力推进,在全社会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氛围。

如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铜仁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内涵,汇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向心力。

 记者了解到,铜仁市在宣传教育方面下足功夫,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健全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覆盖常态化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抓好社会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开发专题教育课件、举办专题教育培训、融入课程教育体系等,促进党员干部弄清楚“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么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谁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常态化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主题教育。通过进乡村促振兴、进机关促服务、进家庭促和谐、进学校促成长、进企业促诚信“五进五促”教育实践,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与此同时,铜仁市用好“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播电视、文化墙、宣传栏、宣传册等传统载体和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理论阐释、政策解读、故事宣讲,不断深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凝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思想共识。

  载体建设夯实创建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好载体建设是关键。”铜仁市民宗委有关负责同志如是说。

 据了解,铜仁市以周逸群烈士故居、木黄会师纪念馆、枫香溪会议会址、沿河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重点,创建木黄会师展示园、石阡困牛山战斗展示园,布局建设沿河—印江—德江—松桃集中展示带、甘溪—困牛山—石阡老城区—思南板桥集中展示带、万山—玉屏—碧江—江口—石阡集中展示带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

  为深入挖掘和研究阐释长征精神内涵,铜仁市创作推出了与困牛山红军壮举有关的影视剧和舞台剧,举办“周逸群杯”红色故事汇、“旷继勋杯”阅读演讲比赛等,在传承红色基因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是铜仁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铜仁市创建了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示范单位,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队活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以融为导向,增进共同性,恢复“大明边城”和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标志性建筑风貌,提升“中国乡愁故园”品牌效果。依托古建筑、古民居、古祠堂等,挖掘本地书院文化、馆舍文化、丹砂文化、商贾文化、码头文化等特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建设江口云舍、印江木黄等农耕文化系列乡愁馆100个。依托玉屏箫笛博物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书法馆、铜仁学院梵净山人文生态馆、铜仁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教育基地,加强各民族认同中华文化的历史阐释和宣传教育。

  创新发展成为有力抓手

  一直以来,铜仁市秉承“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城市精神,积极将创新品牌融入创建实践。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现场教学、专题教育、情景体验等教育场景。”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学院以实物、案例、史实为依据,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多元化的创建平台,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四个共同”的认识。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是铜仁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益尝试之一。

  铜仁市民宗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铜仁市着力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研究。

  同时,铜仁市围绕“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实施“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挖掘“花灯艺术”“乌江文化”“喀斯特生态文化”“夜郎文化”等的文化价值,融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契合的元素,促进玉屏箫笛、松桃四面鼓、万山鼟锣、江口金钱杆、思南花灯等民族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据了解,铜仁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非遗项目73项,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苗绣被纳入非遗可持续发展项目,石阡“说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名录。该市还推出了《情姐下河洗衣裳》《严寅亮与颐和园》《这山就比那山高》《乌江船工号子》等一批讴歌新时代的民族文艺作品,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进一步增强。

  铜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铜仁市民宗委将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为抓手,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审:赵相林

二审:吴艳玲

编辑:崔 贤

中共铜仁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主办   |   地址:铜仁市花果山市委大院二楼   邮编:554300


Copyright 2002-2021 中共铜仁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108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60202000157    技术支持武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