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统战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信息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佚名 浏览量: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谷雨时节,沿河自治县中寨镇“白叶一号”5G智慧茶园内,35岁的村民杨胜强和媳妇张罗着将今年第15批优质茶青送往志强村里的加工茶厂,他乐呵呵地算起今年首笔丰收账:“靠着这片从浙江安吉跨山越海而来的‘感恩茶’,预计今年能有20万元收入。”

2018年,36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从浙江省安吉县跨越山海,扎根沿河中寨镇。如今,已发展成万亩“白叶一号”茶园,覆盖中寨镇11个村,带动1133户茶农增收,建起6家茶叶加工厂,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不仅长成“联农带农促增收”的支柱产业,还成为全国“白叶一号”智慧种植标杆。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这片“感恩茶”,是区域协作“先富带后富”的生动注脚,更是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凝聚合力,共绘“同心圆”,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一条产业链连起千村希望。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沿河自治县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实践区。近年来,该县通过结对帮扶,东西部协作,联动社会力量,强化统战聚力,在资金支持、产业合作、消费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持续深化“山海协作”,创新“文体旅融合”,改善民生举措,推动茶叶,果蔬,肉牛“一主两辅”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稳定就业增收,打造乡村振兴亮丽名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大团结。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一场产业协作:跨越山海的“共富密码”

4月14日,沿河自治县黑水镇“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内,桃花、梨花竞相开放,不少游客拿着手机开启直播,纷纷拍照打卡。

正在园区内检查果树水肥情况的53岁村民田世斌,对家门口的果园赞不绝口:“我们的智慧果园,春天赏花,夏秋摘果,冬季看雪,不仅人气旺,也给我们带来了稳定就业的好机会。”

“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是中国五矿集团定点帮扶援建项目,以桃梨农业产业为基础、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地域特色文化为抓手、乡村休闲旅游为突破,自园区投建以来,已发展至2000亩。园区覆盖龙堡、汆塘、爱群、桂家和侯家村5个村(社区),持续带动7216人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为了实现区域协同,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资源互用、资金集中、融合发展、成果共享的发展思路,园区以村村联营、抱团发展模式,编大‘果篮子’、走稳‘致富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中国五矿集团定点帮扶组负责人周乾刚介绍,2024年,该园区带动5个联营村子实现分红超百万元,带动务工上万人次。

该镇还充分借助定点帮扶契机,围绕沿河“县城后花园”的战略定位,结合土家族传统文化,创建“桃梨欢喜”系列文创品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打造桃梨文化旅游节,发展AI智能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精准长效地全力打造巩固衔接央地帮扶样板、绿色种养生态循环样板、智慧农业样板、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样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全镇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让特色产业成为群众增收“金钥匙”。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借力区域联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沿河自治县聚焦特色资源优势,借助定点帮扶及东西部协作帮扶机遇,同心聚力,积极通过“东部市场+贵州资源”模式,重点围绕生态畜牧、生态果蔬、生态茶,主抓“一主两辅”产业,共建产业园区,推动消费协作,用心开启一场场跨越山海的产业协作,加速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黔货出山,促进构建起“主导突出、规模扩大、链条健全、竞争力强”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逐步打造了以肉牛、空心李、生态茶为主导的县域经济拳头招牌。

如今,“白叶一号”通过消费协作绿色“直通车”直达长三角、大湾区市场,出山入海飘香世界;空心李鲜果、果脯、果酒,产业链条越拉越长,小李子长成超亿元大产业;共建西南牛城项目产业园,肉牛产业总产值8.85亿元,培育2.84万个经营主体,带动3.14万人增收,开启龙头企业引领沿河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食用菌、中药材……农业特色产业集群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响。跨越山海的“共富密码”,正在东西部协同发展的创举下一个个被破解。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一种文体旅融合:点燃民族团结新引擎

一场“洞篮”赛,一支龙舟队,拼的是勇气,赛的是团结。在乌江河畔的沿河,以赛为媒促团结的创新,正在点燃乡村经济和民族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每个角落都要仔细排查!”近日,黎芝峡景区内,杨楠村党支部书记杨雄带领村民维护“洞篮”球场的卫生,为月底篮球联赛开赛作足准备。

“溶洞篮球场建成以来,我们已经举行了大大小小各类赛事上百场,超3万人来到现场体验,吸引超2500万网友线上围观。”杨雄满脸自豪地说,“不仅如此,我们村的‘洞篮’还吸引了NBA巴西球员到访,东莞篮球联队等一起来打友谊赛哩。”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在寸土寸金的杨楠村,石漠化严重,耕地资源匮乏,文娱场所更是稀缺。但村里大山有不少冬暖夏凉溶洞,以前,也是村民用来纳凉聚会闲聊的临时场所。

随着村民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2022年,杨楠村村民自筹20多万元资金改造洞篮场地,并在当地政府及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支持下升级拓建。

2023年,杨楠村天然的溶洞篮球场爆火网络,“洞篮+民族文化+消费”的别样村BA成为这个小村庄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开辟了“体育+生态旅游+消费”的经济新赛道,还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独特名片。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每次有比赛,村民们就在球场附近做起了小本生意,凉粉、米豆腐、黄粑、腊肉、糍粑、社饭各种特色小吃和各种土特产十分畅销,最高的每天能销售2000多元。”杨雄说,洞穴篮球场不仅成为乡村体育竞技场所,还成为村民们聚会休闲的好地方,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看到村子人气越来越旺,75岁的村民杨正强格外欣慰。每天饭后,他也经常带着小孙子在洞篮里面打篮球,和村民一起跳花灯。

当年村里要修建洞篮,杨正强二话没说,就无偿把洞口占据的5分坡地让了出来。他说:“球场修好了,我们全村人都有地方休闲娱乐了,村子也更和美了,这是一个好事。”

杨楠村的洞穴篮球场距离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5公里,距乌江黎芝峡4A级景区15公里。“洞篮”火热出圈后,还联动形成了“乡村体育+景区生态游”精品旅游路线。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如今,沿河在多方联动协助下,立足丰富的文旅资源,联动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黎芝峡景区,抱团聚力,打造“体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形成“体育赛事+文旅+消费”新模式,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以洞为景、以球为媒、以景揽客,全方位展示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和美食文化,带动吃、住、行、游等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沿河的文化魅力不止于此。乌江河畔,在和平街道枫香社区,去年龙舟赛冠军队队长田维军正张罗着村民,一起筹备今年端午的沿河龙舟赛。

“划龙舟讲究齐心,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这些人虽然年龄不一样、民族不一样、性格不一样,但是我们始终拧成一股绳。”田维军说。

每年端午时节,一场场逆流而上的传统龙舟赛,一个个土家傩戏、千人摆手舞、土家山歌精彩节目……不仅是传统节日的狂欢,更是刻在沿河人DNA里的不屈不挠与团结奋进的真实写照。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近年来,沿河靠着对抗湍急逆流的龙舟赛事,屡次爆火破圈,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吸引全球超3亿人关注,打造独属沿河人的民族体旅新IP,带动赛事经济。2024年,沿河龙舟赛10万余人参与,带动第三产业综合收入达500余万元。

一场赛事激活一座村庄,一种文化凝聚一方人心。从“洞篮”到龙舟,从节庆到非遗,这些充满民族特色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生活,更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纽带。如今,沿河不断整合统一战线资金、项目、人才等合力,以文体旅融合激活乡村“沉睡资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中增进感情。

目前,该县建成超100个“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点,47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沿河用“最炫的民族风”擂响乡村振兴鼓点,让团结进步之花在乌江两岸绚丽绽放。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一条统一战线:同心同德铸就发展“强磁场”

4月20日,在沿河经开区的恒泰源服装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外贸订单。公司负责人付芬感慨,“多亏县委统战部和县工商联多部门大力支持,及时为我们排忧解难,解了燃眉之急。”

去年,该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在县委统战部及时协调下,公司享受贷款贴息、“三减三免”租金减免政策,不仅保住了企业,更让100多名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2024年,该公司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这是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围绕服务县域经济,精准施策,为民营企业注入发展活力的缩影。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今年以来,沿河统战部系统牵头聚焦群众所需,及时排忧解难,助力黎氏洪硕茶业转型SC认证,获20万元设备补贴,享受退税优惠;新景柑橘产业园区、黑水桃梨果园、沙子空心李产业园区,在中国五矿集团及东西部协作助力帮扶下,一个个共建特色产业园区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提质增效;非遗传承人杨云霞在统战部支持下开发傩戏文创,让千年面具“活”起来,走向世界。

眼下,乌江河畔,同心同德筑牢统一战线,奋楫扬帆,齐力铸就协同发展的“强磁场”。

多维发力构建帮扶网络,多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实施意见》,深入践行“万企兴万村”行动,49家企业结对56个村,提供岗位600个,发放劳务报酬2000万元,恒泰源、黎氏洪硕茶业等成为带富标杆 。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帮扶,东莞统战部、工商联捐赠资金340万元,实施教育医疗项目19个,选派300名干部赴粤跟岗学习。

人才“引育用留”,设立300万元专项基金,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余名,科技特派员包乡联村,推动肉牛、茶叶技术升级。

破解“共富密码”点燃团结引擎 筑强发展“磁场”——沿河自治县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走笔

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统战部牵头建立“问题清单”机制,目前共走访企业、商会协会215家,有效解决困难53个。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从‘输血’帮扶到‘造血’振兴,站在新的起点,沿河统一战线以‘同心之力’聚‘发展之势’,奏响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激昂和声。”沿河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董道萍介绍,目前沿河正以产业协作、文化交融、民生改善等多维度发力,统战聚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山海情”谱写共富曲,以“团结赛”激活新经济,靠“同心圆”绘就新图景,走出一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三审:杨 渊

二审:吴艳玲

编辑:崔 贤




中共铜仁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主办   |   地址:铜仁市花果山市委大院二楼   邮编:554300


Copyright 2002-2021 中共铜仁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108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60202000157    技术支持武陵云